常見問題

『臺語呼音音樂寶鑑』是由陳奕晴編輯、製作,內容大致上可分成 1.臺語 2.呼音 3.音樂 4.寶鑑 共四大部分來解釋!

  1. 臺語:廣義解釋為泛指在臺灣使用之各種語言。狹義解釋為閩南語(又稱河洛話、福佬話)。
  2. 呼音:採用十五音、臺羅羅馬拼音、簡易羅馬拼音、教會羅馬拼音共四種呼音方式,可依自己的習慣自行切換使用。
  3. 音樂:在文章中包含詩、詞、曲的短文介紹,不但有全篇及逐句導讀,亦有譜成歌曲之音樂唱誦,更增臺語聲韻之美。
  4. 寶鑑:提供字詞查詢功能,可以以字查音、以音查字,並記錄漳州、泉州、閩南及一般常用但未記錄之特殊念法。

  1. 四種呼音,方便學習
    共收錄四種呼音方式,操作方便、簡單易懂。
  2. 以字查音、以音查字
    只要你會輸入國字,就知道如何發音;只要你懂得發音,就可搜尋到文字。
  3. 真人發音
    如果你還不熟悉拼音,沒關係,直接真人唸給你聽!用耳朵聽就可以達到學習效果喔!
  4. 教程精簡且完整、兼顧縱橫面
    本網站資料以短文方式展現,方便閱讀。有全文朗誦、逐句導讀、每個單詞皆可點入播放,並有解釋、相似詞、相反詞之應用,甚至每個單字也有文音及白音之收錄分析與例句,期望達到加深加廣之延伸功用。
  5. 寓教於樂、輕鬆學習
    部分短文有譜入歌曲,並有音樂演奏,可以一邊學習臺語,也可一邊陶醉於音樂之中。
    由歌曲帶入,跟隨唱誦,可加深印象、相輔相成,加倍學習。
  6. 內容豐富、生動活潑、多面向
    古詩詞欣賞、大道天音、流行歌曲、臺灣歌謠、四句聯、佳句朗讀、地方俚語--------,內容從古至今,囊括各種經典名句,讓您恣意縱橫暢遊在浩瀚文學、沈浸於臺語聲韻之美。這是一部學習臺灣母語的有聲書,也是奠定臺語基礎的基本教材。
  7. 本調、變調分別顯示播放
    變調是臺語中很重要的內容,本網站特地在單字頁中規劃了本調及變調的單詞區別,並輔以播放鍵,讓您更清楚明瞭,每個單字在搭配不同文字時之用法及念法。
  8. 基礎教學 ,循序導引
    十五音雖是一套既實用又完整之拼音方式,但在我國正規教育中尚未被納入採用,一般人難窺其究,也不得其門而入。故本網站特開闢"基礎教學"專區,從最基礎的四十五韻母、十五聲母、八音反法、拼音練習開始,一步一步導引您進入臺語的美麗殿堂。
  9. 佳句朗讀
    精選"昔時賢文"、"俚語俗諺"、"孽譎仔話"、"結婚佳句"----等經典名句。於各種場合,適當運用,有畫龍點睛之效。
  10. 搜尋資料,快速便捷
    有"文章名稱/作者查詢"、"字/詞查詢"、"佳句查詢",可輕易搜尋到您要找的內容。

十五音"是一種臺語拼音的學習法,這是原來就有的拼音方式,真真正正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不是外來的。
可悲的是,這種我們自己祖先流傳下來的語言拼音方式,居然鮮為人知,能夠運用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目前大眾比較知道且較依賴的方式是用外來的羅馬拼音,來拼讀記錄我們的語言,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感覺上既諷刺又可笑!自己的文化無法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居然要仰賴外來的力量,不覺得太矛盾、太悲哀了嗎?
當然羅馬拼音有其便利性及流通性,要與國際接軌也有其運用之必要性,我並不否認它的重要,但畢竟這是外來的語言呀!
我們自己有我們自己的文化根源,祖先的智慧更是不容抹滅。同時,我們更不應該忘本,不應只是一味崇外、媚外,應當要好好保留並推廣這可貴的文化資產,且代代相傳才是!
基於以上的理念,所以在『臺語呼音音樂寶鑑』中,堅持一定要使用"十五音",並作為拼音表達的主要方式,期望能保留傳承自己的文化,並向下深耕、使其茁壯!

以字查音:例如要查"智"這個字,可在查詢欄中直接輸入"智"這個字(另也可用部首筆劃循序找到)點入之後會顯示四種拼音書寫方式(同一種發音,四種顯示方式)(若有不同腔調也會個別顯示),並有例句及相關語詞應用,且區分本調、變調之不同念法。旁邊還有播放鍵,直接導讀,唸給你聽!

"變調"是別於其他語言,唯獨於閩南語中特有之念法!常用於形容詞、副詞、疊字時使用。
變調大多有一定的規則可循,但也有小部分是例外,茲將一般的規則列於下表以供參考!
本調 變調 例字
用法說明 (變調之文字在書面上仍會標示為本調,但實際使用時須念為變調)
1 7 本調之標示為(檜一喜),例如:紅花、蓮花。變調則需轉至第七聲,例如:花蕊、花叢。
2 1 本調之標示為(規二曾),例如:清水、汗水。變調則需轉至第一聲,例如:水聲、水晶。
3 2 本調之標示為(沽三求),例如:堅固、保固。變調則需轉至第二聲,例如:固定、固執。
4 8 以p、t、k收尾音者,本調之標示為(公四求),例如:全國、愛國。變調則需轉至第八聲,例如:國家、國土。
4 2 以h收尾音者,本調之標示為(嘉四去),例如:人客、旅客。變調則需轉至第二聲,例如:客氣、客運。
5漳 7 本調之標示為(經五門),例如:光明、分明。變調則需轉至第七聲,例如:明日、明月。
5泉 3 本調之標示為(皆五地),例如:上台、月台。變調則需轉至第三聲,例如:台中、台東。
7 3 本調之標示為(交七喜),例如:功效、成效。變調則需轉至第三聲,例如:效用、效能。
8 4 以p、t、k收尾音者,本調之標示為(堅八柳),例如:行列、排列。變調則需轉至第四聲,例如:列車、列隊。
8 3 以h收尾音者,本調之標示為(茄八曾),例如:岩石、化石。變調則需轉至第三聲,例如:石獅、石洞。

 

本網站所使用之"十五音",主要乃依據沈富進先生所編著之"彙音寶鑑"而來。
即聲母十五音,依序搭配四十五字韻母及八音反法所編寫出來的一套既實用且完整的拼音系統。
另外亦參考陳寶興先生編著之"台語彙音"及陳成福先生編著之"國語臺語綜合字典"。
感謝諸位先賢啟蒙,得以讓我----陳奕晴,能夠著手於"臺語呼音音樂寶鑑"之編輯與製作,並希望能在傳承固有文化上,略盡綿薄之力!也盼望能對大家的臺語學習有些許的助益!期望之~~

你會發現有些文字常常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發音,我們稱之為"文白異讀"。
另外也有地域性之差別,大致歸類為漳州、泉州、閩南等之不同腔調,因為區域不同,念法上也會稍有差異。

例如:『鐘聲』,漳州音為(恭一曾 / 經一時),閩南音則為(經一曾 / 驚一時);又如:『紅塵』,漳州音為(公五喜 / 巾五地),閩南音則為(江五英 / 巾五地)。
有時會因為地域性或使用習慣的關係,念法會不同,沒有所謂誰對誰錯!
只是一般來說,漳州音與泉州音大多會歸為文音,而閩南音則大多會歸為白音。

文音(或稱文言音、文讀音、讀書音),常用於閱讀書籍或朗誦時所使用,在詩詞的表現上更加明顯。
白音(或稱白話音、講話音、口語音),用於一般日常生活會話與溝通。(因為是口語化的音,所以不一定找得到相對應的文字)

文音常用於閱讀書籍或朗誦詩詞時所使用,在本網站中之"古詩詞欣賞"即大部分都是使用漳州音,另外在常見的傳統戲劇,例如歌仔戲、布袋戲,時常有文言文的對話,也都是使用漳州音居多。
白音用於一般日常生活會話與溝通。在本網站中之"臺灣歌謠"、"童謠"等較具地方特色者,則使用白音居多。
註:本網站介紹是以詩詞短文為主,輔以音檔播放。但因為程式書寫關係,無法一個單詞同時配合兩個音檔,所以取捨原則是以文音為主,白音為輔。

對!一般只有上述前兩種發音,(ㄐ五柳)這是在詩詞朗讀中配合押韻時特有的發音,常見於唐詩中句末押韻時使用之!
例如:崔顥之"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之句便是。
另外像『杯』這個字,一般發音為(檜一邊),但在詩詞中也常會用(皆一邊)的發音喔!
例如:杜甫之"客至"『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餘杯』,因這首詩的韻腳是"皆",所以用(皆一邊)來念會更有韻味喔!

我不是老師、教授,也不是財團,更不是政府機構,只是一個單純的個人,一個微不足道的平民百姓。沒有後台,沒有財力,人單勢孤,只有憑藉一顆赤子之心,堅持一份維護固有文化的信念,一步一腳印,獨自默默耕耘、埋頭苦幹。為了製作『臺語呼音音樂寶鑑』,我耗費了很多時間、精力、金錢,過程也相當艱辛,但仍極盡所能地編輯這個網站與大家分享。
希望能為臺語文化傳承盡份心力,希望這美麗的語言能長長久久、永永遠遠地流響於大街小巷,流傳於千秋萬世。
衷心殷切地企盼之~~
要維持網站的運作,且隨時增加補充內容,需耗費許多時間、精力與金錢。單靠一己的力量,實在非常有限,若您能贊同『臺語呼音音樂寶鑑』之宗旨與內容,願意與我們共同發心並幫忙推廣,竭誠歡迎您解囊贊助,共襄盛舉!
捐款劃撥帳號:22745039    戶名:陳奕晴

本網站花了很多年的時間籌備,至今終於可以與大家見面了!
但因剛剛成立,各種制度尚未完備,目前只要您搜尋到網址,即可進入瀏覽。
現在是免費開放狀態,尚不用收費。請大家要把握,好好利用、上網學習喔!
日後會採會員制,需先完成登錄,方可進入網站閱讀與查詢。
 

『大道天音』是以介紹仙佛及先聖先賢之典故、生平事蹟、求道過程、發大愿、濟世渡人之抱負理想,廣傳真理天道,強調心存善念、身體力行,為達世界大同之理想為主軸,以簡單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用輕鬆活潑的曲調表現之創作歌曲,期盼能藉由歌聲達到勸人向善、勵志修持、端正社會風氣、造福人群之目的。 

『大道天音』創立者----陳奕晴,出生於宗教家庭,自幼茹素,受父母薰陶影響極大。其父一生為道奔走、奉獻,晴於耳濡目染之下,亦自許能繼承父志。
故以『行善積德種福田,慈悲喜捨結善緣,大道天音揚職志,大同世界現眼前』之胸懷與理念奉行之~~
竭盡己力,創作及收錄"大道天音"系列道歌,以宣揚仙佛菩薩渡眾之志、淨化人心、廣傳大道!